為什么只有“啤酒肚”,沒有“紅酒肚”?
發布于 2022-06-04 15:01
與喝紅酒時的儒雅不同,喝啤酒時,氛圍總是熱鬧得多,大家劃著拳,推杯換盞間增近的除了彼此之間的情誼,還有一身甩不掉的“啤酒肚”。盡管已經有研究表示,啤酒中并沒有使人體發胖的物質,但很多人還是把身上的大肚腩“歸功”于啤酒。
但紅酒明明也是餐桌上的???,為何只有“啤酒肚”,沒有“紅酒肚”呢??
“綠肥紅瘦”有原因
研究者從英國生物銀行收集了1869名40至80歲男性的酒精攝入類型(包括啤酒、白酒、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)及攝入量、日常飲食習慣及生理標志物數據。
結果顯示,喝啤酒與內臟脂肪水平上升顯著相關。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一樣,一旦囤積過多,都會在腹部凸顯。而由于“深度潛伏”,內臟脂肪更難以清除,危害更嚴重,重則影響心血管功能,增加“三高”風險。
此前,有研究指出,雖然啤酒本身熱量并不高,但能影響食欲調節相關的激素,讓人胃口大振吃得更多。這也許是啤酒為“啤酒肚”背鍋的另一原因。而此次數據正好印證了這一點:相較于其他酒類愛好者,啤酒愛好者日常攝入的谷物更多。
所以,“啤酒肚”的罪魁禍首不是啤酒,而是喝了啤酒之后的過度進餐。
脂肪殺手——紅酒
正相反,紅葡萄酒攝入量與內臟脂肪水平以及皮下脂肪水平呈反比。換言之,飲用紅酒不僅不太可能長胖,理論上還能達到局部“瘦身”的效果。這也解釋了為何“紅酒肚”不存在。
大家都見過喝啤酒喝上整箱的現象,卻很少見喝紅酒喝得那么豪邁的。紅酒講究的是“品”,品嘗紅酒時,我們需要放慢節奏,細細品嘗其口感。這樣可以使一部分的酒精從呼吸系統散發出去,減少直接進入身體的酒精量,還能提早刺激腦的飽腹中樞,不至于吃太多。
當然,沒有“紅酒肚”的根本原因遠不止如此,紅酒中含有許多能抑制肥胖的植物性化學物質。
在進一步對受試者身體成分進行分析后,研究者推測,紅酒所擁有的神奇“瘦身”效果似乎源于其中的特殊成分——白藜蘆醇。這種大量存在于紅酒中的多酚,不僅有益減緩炎癥,還能有效阻止脂肪儲存。
紅酒中富含的鐵質配合酒精的活血功能,可以有效減少體內水分堆積,消除浮腫,使身體變得纖細。此外,紅酒中通常富含單寧酸,有助于促進肝臟代謝,能抑制腸道對脂肪的吸收,降低人體內血脂的含量。
喝好紅酒能讓“啤酒肚”消失?
看到紅酒有那么多作用,有人可能會想,那我是不是喝越多紅酒越好?當然不是,紅酒雖然不易致人肥胖,但飲用紅酒也需要有一個度,不然飲用過度也是會有大肚腩的。
有醫生與釀酒師就建議過,一個成年男性每天飲用紅酒的量為300~400毫升,女性則為200~300毫升(酒精過敏人群除外),所以美酒雖好,可不要貪杯喲~
而最佳飲酒時間則在晚上七點到九點半之間,因為這段時間人體肝臟中乙醇脫氫酶的活性升高,酒精更容易被代謝掉。
以上飲酒的“度”,大家可要好好把握~
如此看來,適度喝紅酒不僅不會造成“紅酒肚”,也許還能讓“啤酒肚”消失,何樂而不喝呢?
本文來自網絡或網友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系郵箱:wyl860211@qq.com,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。
相關素材